自稱「投顧界的公務員」,什麼事都不假他人之手,待過法人圈再到投顧業,歷經二十幾年,練就技術、籌碼、基本、產業面深厚的底蘊,觀察到台灣投資人在股市中汲汲營營,卻永遠擺脫不了賺小錢賠大錢的宿命,以及缺乏波段操作的正確觀念與SOP。擁有如武俠小說中深厚內功的林友銘老師,未正式踏入投顧業前,歷經過股市大起大落的洗禮,他是如何化阻力為助力,成就現在以教學、分享回饋投資人為職志的「真正林友銘老師」,本期「理財我最大」帶您一起來了解。

投資就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「需求層次理論」中三角形金字塔是一樣的,第一先求生理上溫飽,再來追求社會價值,最後才是自我實現。林友銘提到,公務員家庭出身的他家境並不富裕,大學時卻唸了文法商中的財經,當時是冷門中的冷門,在亞洲金融風暴前就開始自己操作股票,經歷多頭以及電子股的興盛時代,賺錢在當時是很正常很簡單的事,後來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,他才了解到什麼是索羅斯的金融巨鱷、什麼是金融風暴。

層層篩選 沒有成長絕不考慮

當時由雲端掉下來後,他思考問題出在哪裡?那就是:

(1)只會作多頭不會作空頭,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!

(2)技術分析能不能解決所有的一切!

(3)對空頭的周期不能敏銳的感受到 !

投資人常犯的毛病是:「已經跌了就開始空手套白狼、伸手接落刀,跌了差不多了就開始進去買,往往死在第二段」,他深深的體會到自己和投資人都犯了同樣的錯誤。

林友銘說到當年並不想踏進證券業,想去外商公司或是華爾街金融機構,後來因為一身負債就去了法人界,並由研究員開始做起。他說到個人操作和法人操作有很大的不同,那就是風控問題,股票有一個中華信評(或TCRI)的風控,風控在六以上就不能操作,經過篩選後,能操作的標的只剩三分之一,這三分之一又必須兼顧幾個重要理念。

第一是「成長」:成長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,如果這檔股票跟同期相比,沒有成長就絕不考慮,他強調,「很多股票現在賺不了錢,雖然以後可能會賺錢,如果營收看不到成長,沒有辦法相信它未來會賺錢。」

第二是「評價」:如果這間公司會賺錢,我們要怎麼訂目標價呢?一般投資人用黃金切割率或是技術分析找出支撐跟壓力,但這套方法在法人界是行不通的,他們針對選出來的三分之一股票,經過成長性評估後再去訂價,最後就只剩十分之一,所以你會發現法人界買來買去都是這些股票,太小的股票不能買,OTC也不能買,績效求穩不求爆發,所以法人操作有它的SOP。

總結來說:「一、你選的公司一定要成長,二、心中一定要有一個藍圖,針對這家公司賺多少錢,應給它多少的評價」。

法人操盤SOP 看成長性調整本益比

業績成長若用數字來看,林友銘提到就是「30%」,不管現在公司是否有賺錢的可能,營收出現年增率(YOY)跟去年同期相比有30%,而且連續二個月,不管淡旺季有二個月30%就列入候選,這時心中要有一個藍圖,一個會成長30%的公司,今年未到頂明年還會成長,本益比就給二十倍,把今年的EPS乘以二十,如果今年成長已到頂,即使看到二個月的30%,本益比只能給十五倍,如果明年會大衰退,在法人圈的SOP最多只能給7.5倍,如果明年確實已經衰退了,且認為今年已經到谷底,明年應該要緩步成長,本益比再調回十倍,這就是大家最不會的訂價原則,也是林友銘在法人圈實戰得來的寶貴經驗。

法人訂價原則SOP

1.還會高成長 20倍

2.今年到頂15倍

3.明年大衰退 7.5倍

4.今年已落底 10倍

因為工作關係常有機會上電視通告,因此認識投顧業的前輩,後來就踏入了投顧界,到目前為止已超過十年,常被問到在法人圈和投顧界工作性質上最大不同是什麼?林友銘說,以法人圈來講,你只能在盤面選擇十分之一的股票,雖然技術、籌碼面已經聞到很多股票準備起漲,但礙於法人圈有自己的風控,只能眼睜睜看著它一直漲,被迫選擇一些龍頭股,但在法人圈紮實又嚴格的規範下,卻幫自己打下深厚的操盤實力。

團體服怎麼設計與定制購買?
1.先商量好,能接受的大概價格。如果注重價格就以價格為第一考慮,如果注重質量就以質量為第一考慮。
2.因為定制產品時,設計圖經常需要多次修改才得到最終效果。記得預留多點時間。不然最後得不償失。
3.班服團體服是集體的事。是班級的凝聚力的展示,所以過程都要經過討論來決定。不然最後只會遭同學反感。
溫馨小提示:在設計的時候,盡量統一商量好,把要求表達清楚。讓設計師一目了然,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。在定制班服前,讓同學們先把身高/體重/胸圍等數據給你,你做成一個表格統計,那麼到了選碼數的時候,同樣可以節省不少時間。

而投顧業每天都在打仗,白天沒有時間思考,工作就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,十幾年下來會疲乏,想和大家分享時間卻不允許,而投資人也不允許,因為繳了會費要看到的是利潤,只能為作動作而動作,「許多需求是被創造出來」,這是在投顧界深刻的省思。而投資市場大家最喜歡技術、籌碼分析,這是90%人在做的,他想在這個基礎上做別人沒有的,那個東西叫產業,不然和大家沒有什麼不一樣。

技術+團體服籌碼+趨勢產業的主流股

在以前資訊不對稱的年代,有技術和籌碼分析就夠了,入行時20%法人比重,現在已超過35%,再加上外資、投信、自營商,他們主導了市場,而投資人只會在後面追漲殺跌,最後只能吃剩飯剩菜。所以林友銘提醒:應該要綜合技術和籌碼,再結合投資人比較不懂的法人圈裡的產業;我們需要學的是:「知道產業供需再定義它的主流股,在主流股中挑成長性最高的,最後配合技術面操作,在下一個產業起來時才能擒賊先擒王」。

林友銘當團體服初進來這市場時分析師大概有三百多個,到2015年決定退下來的時候大概連一半都不到,中間很多去了對岸,不知道是衰退還是轉型,他的想法是先退下來,因為要放下才會空,以後才有辦法裝滿。退下來的三年,他看到環境不能改變就先改變自己,現在經營粉專卻樂在其中,兼顧同理心並用教學回饋投資人。

時間很快來到2018年的下半年,針對下半年盤勢,林友銘說到:「台股近三十年,在1990年代以前是走多頭五波格局,到12682點之後就再也沒有五波了,怎麼樣都是三波三波,每走完一個小的九波,就會出現六千點大跌。」但我們觀察到2008年金融海嘯落底的3955點到2018年高點11270點,這九年間110個月,台股並沒有出現六千點大跌。假如年初高點11270點是電子股中蘋概、光學股所創的高點,後來跌到一萬點時,因為沒有馬上升息的疑慮、國際貿易制裁沒有那麼嚴重、美國數據也很棒、殖利率也下來,指數又慢慢回到11270點附近,這高點又是誰創的?不是蘋概不是光學,是被動元件、矽晶圓,主流易位但還在電子,只是不同族群。

中小型行情可期 下半年步步為營

以外資買的狀況,大盤應該要過11270,但後面還有一些問題要注意,如被動元件漲成這樣,全世界手機需求量有這麼多?車市無法一下子轉成電動車,這行情太久沒修正,再加上通膨隱憂,以殖利率3%來看是個警戒線,美國十年期公債如低於3%是可以接受,但高於3%下半年就會有比較大幅度的修正。

而下一波行情要選什麼產業?未來手機沒有大的顛覆性需求,AI爆發性時間點還沒到,現在只能作替代性需求。在現有的3C產品,可以作的是電腦零組件更換,把OLED面板換成Mini LED、藍寶石按鍵變3D感測,但鏡頭3D感測已作過一波,還有一個是把小的LCD面板換成Mini LED,可以讓光度更平均、壽命半衰期更短,所以中小型行情是可以期待。但下半年要比較小心,是要好好練功的時候,學習壓回的操作以及新興產業崛起,這是林友銘老師提醒投資朋友的操作重點。

台灣和歐美投資環境不一樣,資訊分析有他們的方法,把所讀到的資訊內化成有用的東西,變成投資的SOP,給魚不如教你怎麼釣魚,賺股市錢,身、心、靈也要兼顧,才是真正的贏家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郭淑玲 的頭像
    郭淑玲

    郭淑玲的部落格

    郭淑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